云齊邦目前服務了多家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咨詢公司,了解到全國各個地方的法律顧問市場,發現律師在市場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誤解和誤區,有的律師是做企業的業務,有的是做C端的業務,B端和C端的業務,整個邏輯區別還蠻大的,B端和C端的業務到底怎么去做內容,去做市場。
01 傳統律師是怎么獲客的?
- 資源驅動——依靠已有的優質資源
- 人脈驅動——依靠朋友推薦、轉介紹
- 口碑驅動——做好業務,口碑傳播
那市場獲客又是怎樣的呢?
1)品牌驅動——客戶做出的選擇,是受到律師或團隊背后的品牌力量驅動的
2)內容驅動——通過優質的內容去吸引流量,去獲客
3)產品驅動——源于背后一整套的產品,而選擇某個律師或團隊做服務
傳統獲客與市場獲客的底層邏輯截然不同。這里面有兩個關鍵詞,一個是“流量”,一個是“轉化”。
- 傳統獲客,可能通過一場飯局,跟8個老板產生鏈接,所以它不是靠流量,而是靠轉化率;
- 而市場獲客的方法更多的是通過品牌,通過內容,去擴充流量,在后續的過程中再去提高轉化率。
任何市場,任何產品,其營銷的本質都是流量與轉化的問題。傳統獲客的流量低,轉化率高;市場化獲客則是想辦法增加流量,再進一步提高轉化率。
傳統律師獲客是“輕流量,重轉化率”,所以傳統獲客和市場化獲客的最大區別就是傳統獲客更看重轉化率,它的流量需要精準,因為律師的時間很寶貴,不止要做市場,還要做業務。滿大街撒廣告,流量分化,轉化率也很低,這樣的方式也并不適合律師。
事實上,律師獲客有很多技巧,如通過內容,把很多流量自然而然吸引過來等。
02 律師行業網絡贏下五步法,供參考:
第一步,確定品牌標簽
這兩年律師行業行業化、地域化很火,其實是有很多機會的。不管是行業化,還是地域化,都要找到一個切入點,打造自己的品牌標簽。品牌標簽可以幫你快速建立認知,每個城市90%的律師都是“萬金油”律師,整個團隊背后都是沒有標簽的,如果能在當地快速建立一個品牌標簽,這對前期的幫助是很大的。
每個藝人本質上都是一個個人品牌,背后都要打造一個人設,這個人設背后,內容如何管理,時間如何管理,它們的第一步其實就是精準定位。這跟律師是一樣的,我們在當地到底要做一個什么樣的定位,必須非常清楚。
第二步,引流拉新
當我們確定好第一步,我們的標簽到底是什么標準,做什么樣的團隊,然后我們該怎么把這個標簽去傳播出去呢,這就是引流拉新。
在前期,每個團隊其實是基于自身的標簽、基于自身的內容,基于整個核心定位,去瘋狂的去做流量的拉新。
那到底怎么拉新呢?
拉新方式有五種:新媒體拉新,活動拉新,裂變拉新,產品拉新和廣告拉新。
每一種拉新方式都能成就一個團隊,這里重點講新媒體拉新和活動拉新,因為裂變拉新、產品拉新、廣告拉新都是運營技巧的創新,如果經費允許的話,可以考慮這些新的方式。但是重點是每個團隊都要去考慮,怎么通過線上的內容吸引流量,通過線下的內容去吸引流量。
我們自己也做了很多工作,每次我們的文章出來,會在微信、頭條、知乎、搜狐號等全網十多個平臺進行投放,包括網絡的SEO,通過線上各個板塊、各個范圍去吸引大量的流量。在這里,有一個很核心的點就是拉新動作,所有的拉新動作背后都是靠內容去支撐。律師是天然做內容表達的職業,其實是非常適合做內容的。
內容其實可以有很多種呈現方式,白皮書、社群、線上課程、線下會議等等,本質上都是通過內容去展現出很多形式。包括法律顧問業務,我們分為勞動人事、知識產權、公司股權、商業交易4個板塊,那就可以針對這四個板塊分別做內容,比如通過勞動爭議案件大數據,可以做成很多版本的白皮書;比如做一個本地的典型案例,針對某個案例去做一個社群營銷。
通過優質的內容,把全網的公域流量引導到自己的個人微信里,也就是私域流量池。很多律師不知道怎么去做內容,其實是大家沒有認真去做內容規劃。
例如,結合疫情做內容,做線上課程,再跟前程無憂、智聯招聘等各種渠道合作,都是在想辦法通過把公域的流量池導入我們自己的流量池里面。

這些課程都是針對熱點,另外,我們還做了很多手冊,包括我們前段時間跟全國40多個城市一起做的聯合發布手冊。這些內容中有我們團隊的介紹,團隊的二維碼,只要客戶有需要的話,都有可能聯系到我們。這次聯合發布活動,四川的一個團隊把手冊發布出去以后,當地一個產業園就主動和他們取得聯系,尋求進一步合作。
我們可以通過內容,想辦法變著花樣、變著形式在當地傳播,挖掘每個熱點,利用新的工具,比如抖音。
抖音目前粉絲最多的律師號:羅歡平律師,全網有335萬粉絲;程功律師事務所,174萬;廣州劉勝飛律師,174萬。

抖音是個公域的流量池,所以他們都會做一個動作,把自己的個人微信號鏈接上去,完成一個導入自己私域流量池的動作,這其實值得很多團隊去嘗試。
如果你的業務涉及到C端,或者可以靠抖音去傳播的,可以考慮一下去做抖音。
目前,整個抖音的日活用戶已經是4億了,大家可以考量一下這個平臺是否適合自己。最終的目的還是在于回歸到自己的業務核心,整個業務要通過什么內容去傳遞。
做內容就必須做好推廣團隊業務的內容規劃,要完成多少個內容?從內容形式上說,可以梳理客戶常問的100問,可以做一些客戶的典型案例,可以做一些行業的白皮書,可以做一些數據報告,還可以做一些行業風險梳理或者某個行業的深度法律分析,又或者一些趨勢解讀。
圍繞當地市場,瘋狂持續做內容,想辦法把內容投放到全網各個平臺去。尤其是現在很多平臺都是通過算法推薦,它不像微信公眾號,必須有粉絲基礎才能傳播,而是依據內容的品質來決定推送范圍,可能一篇好文章就會為你帶來很多流量。
第三步,流量留存
2019年有3款社交軟件,字節跳動的多閃,快播王欣的怪獸MVP,羅永浩的聊天寶,在剛上線的當天,3款軟件同時都沖到AppStore的排行榜前三名,但是一周以后,并沒有真實的用戶,它只是因為一個熱點,流量到了極致,但流量沒有到自己的身上。所以每個團隊還需要考慮的一點就是要把這些流量給留存下來。
我們要分析一下到底什么平臺才適合做流量的承載。
- 就像公眾號在改版以后,即便粉絲很多,閱讀量還是很低。因為公眾號不能做互動,只能被動的訂閱;
- 另外是做社群,但是社群的信息過載,微信群實在太多了,大家根本不會去看;
- 小程序的定位是即用即走,也不適合留存。
- 所以最好的流量載體還是個人微信號。

如果有一天,你的微信里的目標客戶或者潛在客戶已經有三五千了,然后堅持做好持續內容傳播,肯定會有轉化。
10萬個微信公眾號粉絲可能和5000個微信好友的轉化差不多,所以云齊邦也做了很多內容,但是最后的流量池都會到云齊邦微信號,然后在通過個人微信持續進行需求刺激和品牌營銷。
留存有兩個核心:
- 第一個是品牌,我們要瘋狂的去傳遞我們的品牌印象;
- 第二個就是流量入口,其實對于團隊來說,需要打造一個團隊的IP號,承載的是整個團隊的品牌印象,未來整個的流量入口、業務咨詢,都是通過這個號去對接。再加上后續對這個微信號持續的經營,建立人設,會帶來很多主動咨詢。
第四步,流量轉化
流量來了以后,我們到底怎么去做流量轉化?
在這里,先講一個點,就是ToC的邏輯和to B的邏輯是有區別的。C端的決策周期比較短,直接成交KP(關鍵決策人),很好決定;但B端很難,以法律顧問單位來看,使用者和決策者是不一樣的,整個決策周期相對較長。
所以市場的核心關鍵在于能不能與KP建立深度的鏈接機會。包括傳統獲客,也是通過資源獲取與KP建立一個深度的鏈接機會,目標用戶很精準,所以可以快速轉化。市場化獲客,可能很難是通過一個內容就與KP建立深度鏈接。所以,市場獲客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提高你的流量,擴充流量,再與KP建立深度鏈接。

B端有三個特點:
- 第一,關鍵決策人物無法確定;
- 第二,決策周期相對比較長;
- 第三,高認知決策。
所以B端的業務,不可能快,需要你做長期內容傳播,做長期經營。
我們看拼多多是如何打廣告的?它從來不會直接說拼多多是一個低價優質的購物平臺,而是通過用一款九塊九的爆款產品,去引流,去與客戶建立鏈接,通過這樣一款引流產品,我們會發現拼多多平臺上更多的低價產品。
對于法律顧問,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思考。我們自主開發了很多引流產品,例如,法治體檢系統,以勞動人事為主的多項課程等。大課拉新,小課轉化,我們通過建立這樣一些法律顧問的引流產品,去跟客戶建立鏈接,引流產品所形成的品牌印象就會帶動其他業務,如果你在勞動人事版塊做得好,客戶也會找你做商業交易,做知識產權……
所以不管是通過什么產品、什么方式,都是要尋找一個與客戶建立線下鏈接機會。比如通過法治體檢,可以獲取到目標客戶的聯系方式,得分偏低的話,我們會建議企業做一個全面評估,繼而能夠線下見面,深度溝通,這能夠讓客戶對我們產生一個專業化的認知,促進后續的成交。
第五步,促活成交
就法律顧問業務來說的話,轉化跟線下課程息息相關,主要有三大因素。
第一,講師。講師關系到課程的品質,這與后期轉化密切相關;
第二,講完以后是否有跟進。
這兩年律師講課非常多,但是很多都是講完課就不去跟進。從真實的反饋數據來看,講完課當場很難拍板成交,成交都是在跟進的第三次到第十次過程中產生的。跟進的價值就在于不停的去與目標客戶保持互動。
第三,面談。很多團隊的面談環節也出現了很多問題。我們的經驗是圍繞整個面談,打磨一整套流程,一整套的話術。每個團隊要圍繞自己的整個團隊的情況、產品情況、品牌情況,設計一整套的話術,并且在每一次客戶面談的環節,把團隊的核心標簽植入出去。
對于每個銷售人員的要求,只要跟客戶產生接觸機會,一定要讓目標客戶覺得必須在當地請法律顧問,并且,我們有很多東西去支撐服務,每個咨詢要做到厘清事實、法律分析和使用建議,每個訴訟案件都要做到十二步法,把這些價值傳達出去。
所以當和客戶面談的時候,要思考怎么去把整個團隊的核心標簽、團隊的核心優勢,通過話術的方式去把它標準化。而不是憑感覺去談,我們要把每個價值點全部打出去。
說到這里,我們會發現,整個過程本質上是個漏斗模型,慢慢篩選其中重要核心的客戶。

所以,未來從0到1怎么做,都是遵循這一套標準化的流程去做的:
- 第一步,確定好團隊到底要做什么,團隊的品牌定位;
- 第二步,圍繞定位去做內容,通過內容去吸引流量,通過各種形式,把流量全部吸引到我自己的流量池里,把用戶留存到個人微信號里面去;
- 第三步,轉化;
- 第四步,通過開發一款比較好的引流產品跟客戶產生鏈接;
- 第五步,成交。